從新聞廣播到體育競賽,從商業銷售到非營利組織,到各領域名人 - 每個人都在線上播放直播視頻。抖音跟臉書直播是此類方式曝光的的首選方法,因為它們讓品牌商可以直接跟粉絲溝通。

而在經營品牌的初期,必須要建構屬於自己的基本觀眾,因為這麼多直播主心中知道,少了穩定的基礎觀眾群體,這個直播將不吸引人駐足觀看。

我們給你購買Facebook直播人數的重點提示:

幫自己的直播買粉絲觀看人數是許多成功直播頻道初期的策略,頁面上跳動的觀看數據,可以讓直播主炒熱氣氛,當你在講解產品時,對於初期踏入直播領域的商家,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行銷策略;而直播老手更能透過這樣的操作,強化網友的信任度。

你要知道直播沒人氣可能會使當次直播草率收場,提升直播線上人數令直播主持人充滿熱情,無論是自然流量或購買人數,都比較有繼續成長的可能性!

在您的手機上打開Facebook App幾個步驟您的直播就開啟了,高人氣粉絲專頁有足夠粉絲上限觀看,新加入的直播主很能沒有粉絲群觀看直播影片,我們不建議超高人氣的直播主購買直播人數,因為你們的線上人數已經夠多,受眾夠精準,但對於開始經營的直播臺,沒人氣等於難以成長,能在每次直播衝高直播人數,吸引觀眾觀看影片有更多可能性。

下單前需知:若有任何問題,請先詢問LINE客服

刷直播人數的3大特色

#1 可包月,可即時提供直播流量的自助平臺
專屬系統供應每月大量直播臺大量直播人數支援,想用就用!24小時系統支援,享受整個月天天開直播天天有人數的好服務。

我們給您灌的直播人數成本低且固定,讓您剩下的預算可以做更多活動、宣傳、促銷,進行針對消費者的各類行銷活動,為長久的忠實粉絲奠定堅實基礎。。

#2 直播人氣奠定人氣
上網看直播,一個直播有5000人,另一個直播只有5人,您會選擇看哪個直播?當你啟動系統後,開臺後人數就會逐步提高,人數達到數量後開始穩定停留,人數不爆衝、不會急速掉落,這樣的穩定人氣幫直播主持人無後顧之憂進行直播。

#3 購買直播人數有風險嗎?
但您不必擔心直播臺有被關閉帳號等的風險,因為這單純是導入流量,不對臉書或是抖音帳號本身造成傷害。若遇到Facebook或是臉書更動它們直播系統程式,可能發生短暫時間直播人數服務無法正常運作,我們都會協助更新演算法,不讓您的權益受損。

多次使用:即時付款,直播人數自動逐步上線,不會有延誤,您愛什麼時候直播都可以。

穩定提升:進一步改進的人數上升速度,正常狀態下人數不爆衝、不急速掉落。

超快啟動:當下買當下用,及時派上用場。

LLIVE455CEFE5VE

 

灌蝦皮Shopee在線直播人數包月,提供直播人數購買灌水網路行銷服務

 

開直播提高人氣的方法:  灌Instagram在線直播人數包月

1、要想更多的粉絲進入直播間觀看直播,首先要設計好直播間的封面和標題。

用戶選擇進入直播間,第一眼就是要看封面和標題,是不是能夠吸引他。大家在設置封面和標題時可,以使用主播個人寫真、道具,也可以是主播和直播間產品合影,利用誇張的肢體語言等,充分利用使用者的好奇心理。

2、平時要儘量參與官方活動,增加曝光率。 灌Facebook在線觀看人數包月

保證帳號視頻或者直播的頻率次數,增加活躍度,讓用戶知道你一直都在。也可以借助官方推助流量補補和海淘流量增加直播線上人數。

直播前,在朋友圈或者qq群進行宣傳,讓朋友觀看直播,幫自己增加人氣。 灌Instagram觀看人數包月

3、用戶進入直播間後,要想辦法留住他們。 灌抖音直播人數包月

直播內容尤為重要。現在早已經過了靠顏值和尬聊的直播內容就可以吸引觀眾的時期,主播們要儘量有針對性地去設計一些優質的直播內容。

平時要多看那些成功的播主直播,吸取經驗,多積累可利用的直播話題,慢慢的,使用者就會主動參與進來,直播人氣自然會得到提升。

4、巧用引流工具。 TikTok在線灌觀看人數

引流工具就是我們常說的補單,很多人對補單不以為意,認為為了面子去增加不存在的直播人數沒必要,實際上如今補單平臺那麼多,一定是有它的道理的。

在心理學裡面有一個效應叫羊群效應。很多人進直播間,目的都是圍觀紮堆。 灌抖音觀看人數

所以當你的直播間人數增多時,很容易引起跟風效應,吸引更多的人來直播間觀看。這裡我建議大家可以先使用一下免費的工具。

5、多站在粉絲角度思考。 蝦皮Shopee在線買直播人數包月

與粉絲相處不能限於自己的看法,多數時間站在粉絲的角度去思考。

不少的主播嘴上說著把粉絲當作“家人”看待,能做到的少之又少,一開播就要禮物,聊天不回,點歌不唱,這樣做終究是曇花一現,都不是長遠的做法。衝TikTok在線直播人數

為什么倒霉的總是你  文/永誼  “太不公平了!苦活累活都讓我一個人做,有些人不就是運氣好嘛,憑什么總是他們出風頭!”  “在我們這個公司里,就是小人得志嘛,主管們都是一些會拍馬屁的家伙!”  “工作這么多年,仍然干這種雜七雜八的小事,我真是倒霉啊!”  “為什么我總是碰見這樣心狠手辣的老板?”  “沒完沒了的加班、沒獎金、福利低、管理不善、氛圍糟糕……我要不是倒霉,怎么會來到這么一家公司?”  “為什么我的運氣總是這么差?為什么受傷害的總是我?”  ……  在辦公室里,你經常會聽到類似的抱怨,可能你自己也經常這么抱怨。對于職場中的抱怨,我們一點也不陌生,而且也從來沒有想過:這樣的抱怨有道理嗎?值得嗎?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嗎?  的確,職場中有很多人,但凡遇到一點挫折、一點困難、甚至一次加班,都會抱怨道:“自從工作以后,我就不停地倒霉。我真是這個世界上最最倒霉的人啊!”  他們覺得自己在工作中不順心,完全是因為自己運氣不好,換句話,就是“倒霉的總是我”。但似乎沒有一個人想到:實際上,正是你的抱怨使你越來越倒霉!  沒錯!為什么倒霉的總是你?其原因正在于你總是抱怨。也就是說:并不是失敗使人抱怨,而是愛抱怨的行為方式使人在職場中總是失敗。  據心理學家的統計,影響人們成功的幾大因素中,心態是排第一位的重要因素。另外,人們的語言和心態又是互相影響的,而抱怨的習慣,就是用自己的語言不斷地給自己進行負面的暗示和強化,不斷說服自己并“相信”自己就是一個倒霉、失敗、無能甚至心胸狹窄的人。即便有些抱怨的話不說出口,僅僅在心中進行“無聲的抱怨”,也同樣在“摧毀”自己的心態,污染自己的情緒,讓自己離成功越來越遠。  心理學家們甚至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抱怨會放大人們的痛苦,給人以“我總是很不幸”的思想誤區。如果陷入這種誤區中沒有自知,不能自拔,一個人逐漸就會“真的”變得很不幸了。  比如,習慣上我們會認為,人在遇到不幸時總要“發泄”一下。就好比遇到病痛時,呻吟可以緩解疼痛。但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實際上,很多“心身疾病”的患者,往往起先并沒有什么病,但他們長期以來不斷夸大自己的“癥狀”,這些“癥狀”就真的越來越“嚴重”,越來越頑固,甚至有人真的因此而“生病了”,產生了肌體器官的病變。  在美國的約翰?霍普金斯醫院,有人做過統計:該院收容的病人里,有五分之四都是由于情緒緊張和壓力所引起的,甚至一些生理器官的病例也是如此。調查者認為,這些疾病往往“都能歸結到生活和問題的無法協調。”  同樣,在生活中,在職場上,如果我們喜歡抱怨自己的煩惱,那么煩惱就會找上門來,讓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碰上更多的煩惱。  在碰到不順心不如意的時候,誰也免不了發一點牢騷,偶爾的牢騷和傾訴是可以理解的,甚至也是有益健康的。然而,假如一個人養成了隨時隨地抱怨的習慣,對他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會有嚴重的影響和可怕的打擊,他會不由自主地陷入一種“越抱怨越倒霉,越倒霉越抱怨”的惡性循環之中。  有一天,有個年輕人又一次覺得心里煩悶得不行。當然,她不敢在辦公室里當著同事的面抱怨,因為害怕被上司聽到。于是,她悄悄打開自己的網絡聊天工具,對網友們傾訴自己的“不幸遭遇”。  今天,她最痛苦的事情就是:“怎么什么事情都要我來干?!”值夜班的人請病假了,上司要她代替那個人值班;一個“難纏”的推銷員又來了,要她去回絕;一位客戶氣勢洶洶地來提意見,要她去接待……  “他們解決不了的問題,都要我來辦。為什么倒霉的總是我?!”她憤憤不平地說。很多網友都開始“支持”她,由于她開了這個頭,大家都開始抱怨各自在公司中的“不幸遭遇”。好像只有一位網友勸慰道:“嘿,想開點兒!能者多勞嘛!這說明你有本事,領導重視你,干得多,提升的機會也就多啊!”  可這番話并沒有化解她心里的“疙瘩”,她依然抱怨道:“他們讓我干的,都是些吃力不討好的小事。你們不知道,在我們那個公司,只有會拍馬屁的人才有加薪和提升的機會。總之,我真是倒霉透了!”  就這樣,她平常工作得很不愉快,她經常抱怨來,抱怨去,她甚至覺得,自己就是靠每天這樣“發泄”幾次,才能“支撐”她堅持做完每天的工作。可每次“發泄”完了,該干的活還得干,該面對的那些“煩人”的工作還是得面對……自己的情緒卻絲毫不見好轉。  假如,你處在她的位置上,你該如何面對這一切呢?你會不會像她那樣沒完沒了地抱怨不停呢?  其實,當我們投身職場,首先要明白這樣一個事實:工作,畢竟不是度假。如果工作不辛苦、不麻煩,那就不成其為“工作”了。我們想通過工作獲得收入、獲得自信、獲得通向成功的途徑、獲得人生中的幸福感,我們就不可避免要付出一些代價:比如一定的辛勞、種種瑣碎繁雜的具體事務、面對難題時的無助、以及不可避免的挫折……  強者往往把這些“艱辛”看成是一種樂趣,如同登山者下決心戰勝一座山峰那樣,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享受著工作的樂趣和成就感。(www.lz13.cn)他們已經把“抱怨”從大腦中的剔除了,因為他們知道,抱怨沒有絲毫用處,抱怨完了,該你做的事情還是你的,該你解決的問題也還得一步步地解決。  而一個在工作中總是抱怨不休的人,其實是還沒有適應最基本的職場生活——不論他有多大的年紀和多高的學歷,也不論他有多大的能耐和多少職場閱歷。  其實,我們見過很多這樣的人,他們可能已經接近退休年齡了,但還是一上班就“千方百計”地找機會抱怨兩句,而這樣的人,絕不可能是有事業有成的人士,他們必定在一事無成地混日子,直到最終灰頭土臉地離開職場。  抱怨,看似能舒解、“發泄”一時的情緒,但它強化了人的負面心態,放大了問題的嚴重性,使人失去了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創造力。信不信由你,一個人抱怨越多,那他在工作中遇到的麻煩也必然會越來越多。  如果你又一次覺得“為什么倒霉的總是我”,也許,你該理性地思考一下了:抱怨也是一天,不抱怨也是一天,何必牢騷滿腹,讓自己不開心呢?那些看上去或成功、或快樂、或輕閑的同事們,他們背后付出的努力,你又知道多少呢?要知道,抱怨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不如換個思路,努力上進,想辦法去改變現狀吧!  對了,順便告訴你一聲,案例中那個女孩一個月后就被那家公司辭退了。算上這一次,她畢業后的兩年中已經五次更換工作了,只是,低廉的薪資待遇和糟糕的人際關系幾乎從來沒有更換過。 我們為什么需要差生讀后感 人這一生為什么非要努力不可? 為什么很多人努力了卻還死了一地?分頁:123

別被一棵草絆倒    文/馬國福    有時候我覺得人就像一只渺小的螞蟻,默默無聞在黑暗的地下尋求打開陽光的通道,在忙碌的一生中享受簡單的食物。一片葉子、一粒米、一只空虛的昆蟲殼、一滴樹洞里溢出的水就囊括了它一生的幸福。    當然,螞蟻的幸福在于它終日忙碌的路線中,從一個洞穴到另一個洞穴,從一棵樹枝到另一棵樹枝,從一片葉子輾轉到另一片葉子,從一條溪流漂泊到另一條河灘。真的,螞蟻的命運有時真的很像我們。    為了得到一塊人們掉落在草叢中的細碎的面包渣子,它剛剛爬上一棵草,就在接近目標的時候,突然來了一陣風,將草翻了個身換了個位置,面包渣被風吹遠了,理想與現實拉開了距離。毫不氣餒的螞蟻,并沒有放棄希望,轉身、緩慢地尋找,有點執著、有點吃勁,最終它還是牢牢地將小小的面包渣抱在懷里。    每當想起這細小的一幕,我常常會為被草絆倒的螞蟻肅然起敬。    想想也是,我們靜靜地活著,在沒有定數的世界里經營著自己的生活,為了一個目標,我們常常遇到一些挫折、失意以及命運不濟的遭遇,這些遭遇就像一棵棵橫擱在我們面前的草,絆倒我們,使我們的夢想破碎。有的人很可能因此一蹶不振,把這棵草當作傷害自己的鋒利的刀;有的人卻把這棵草扛成一面大旗,尋找人生的另一個轉折、另一種機遇;有的人卻把這棵草栽成路標,昭示自己如何從一棵草開始培植生命的風景。    與偉人比,與名人比,與大人物比,平凡的我們就像一只螞蟻,無時無刻不在泥土中尋求著通向光明世界的通道,內心的追求不因暫時的黑暗而熄滅。盡管尋找一塊面包、一滴露水的道路曲折、漫長,但當我們柔軟的觸角勇敢地與從我們頭頂踩過的腳步對抗,我們柔弱的身軀將攔擋人生幸福、靈魂自由的堤壩洞穿,世界也會為我們動容!所謂的英雄也會為我們卑微的靈魂揮淚!    推物類人,這讓我想起矮個子的拿破侖。他以他的意志改變了法蘭西的歷史。他說過:“如果你笑我個子矮的話,那么我將砍下你的頭顱!”這不是霸權,而是一種卑微身軀煥發出來的強大力量和自信。    盡管他矮,盡管他遭遇了滑鐵盧戰役的空前失敗,但是至今我們還仰視他,我們仰視的不是他的身高,而是他的魂魄!    一棵草遮不住螞蟻的眼睛,一條河割不斷螞蟻脆弱的腿,一棵草被螞蟻連根拔起時會丟下這樣一句話:卑微的螞蟻有時會使銅墻鐵壁的大壩崩潰。 楊佳:不能被一棵大白菜絆倒 別被“萬一”嚇跑 國旗下演講:別被他人的話擊倒分頁:123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德]海因里希·伯爾  汽車停下來后,馬達還響了一會兒,車子外面什么地方有一扇大門被人拉開了。光線透過打破的車窗照進汽車里,這時我才看見,連車頂上的燈泡也碎了,只有螺口還留在燈座上,三兩根細鎢絲和燈泡殘片在顫動著。一會兒發動機的嘟嘟聲停止了,只聽見車外有人喊道:“把死人抬到這里來:你們那里有死人嗎?”——“該死的,”司機大聲地回答道,“你們已經解除燈火管制了嗎?”  “整個城市燒成一片火海,燈火管制還有什么用!”那個陌生的聲音喊道,“我問你們,到底有沒有死人?”  “不知道。”  “把死人抬到這里來!你聽見了嗎?其他人抬上樓,抬到美術教室去!明白嗎?”  “好的,好的!”  不過我還沒有死,我是屬于“其他人”里面的。他們抬著我上了樓梯。先經過一條長長的燈光昏暗的過道,這里的墻壁刷成綠色,墻上釘著老式的黑色彎形掛衣鉤,兩扇門上都掛著搪瓷小牌,寫著“一年級甲班”和“一年級乙班”。兩扇門之間掛著費爾巴哈的《美狄亞》,柔光閃爍,畫像在黑色鏡框的玻璃后面凝眸遠眺;隨后,經過掛著“二年級甲班”和“二年級乙班”牌子的門口,這兩扇門之間掛著《挑刺的少年》,這張精美的照片鑲在棕色的鏡框里,映出淡紅色的光輝。  正對著樓梯口的地方,中央也豎立著一根大圓柱,柱子背面是一件狹長的石膏復制品,是古希臘雅典娜神廟廟柱中楣,做工精巧,色澤微黃,古色古香,逼真異常。隨后見到的,仿佛也似曾相識:色彩斑瀾、威風凜凜的希臘重甲胄武士,頭上插著羽毛,看上去像只大公雞。就是在這個樓梯間里,墻壁也刷成黃色,墻上也順序掛著一幅幅畫像:從大選帝侯到希特勒……  擔架通過那條狹長的小過道的時候,我終于又平直地躺著了。這里有特別美、特別大、色彩特別絢麗的老弗里茨像,他目光炯炯,身著天藍色的軍服,胸前的大星章金光閃閃。  后來我躺著的擔架又斜了,從人種臉譜像旁邊匆匆而過:這里有北部的船長,他有著鷹一般的眼神和肥厚的嘴唇;有西部的莫澤爾河流域的女人,稍嫌瘦削而嚴厲;有東部的格林斯人,長著蒜頭鼻子;再就是南部山地人的側面像,長臉盤,大喉結。又是一條過道,有幾步路的工夫,我又躺平在擔架上。沒等擔架拐上第二道樓梯,我就看見了小型陣亡將士紀念碑。碑頂有個很大的金色鐵十字架和月桂花環石雕。  這一切從我眼前匆匆掠過,因為我并不重,所以抬擔架的人走得很快。也許這一切都是幻覺;我在發高燒,渾身上下到處都疼。頭疼,胳膊疼,腿疼,我的心臟也發狂似的亂跳。人發高燒時什么東西不會在眼前顯現呢!  過了人種臉譜像以后,又另換一類:愷撒、西塞羅、馬可·奧勒留的胸像復制得惟妙惟肖,深黃的顏色,古希臘、古羅馬的氣派,威嚴地靠墻一字排開。擔架顫悠著拐彎時,迎面而來的竟也是赫耳墨斯圓柱。在過道——這里刷成玫瑰色——的盡頭,就是美術教室,教室大門上方懸掛著偉大的宙斯丑怪的臉像;現在離宙斯的丑臉還遠著呢。透過右邊的窗戶,我看見了火光,滿天通紅,濃黑的煙云肅穆地飄浮而去……  我不禁再往左邊看去,又看見了門上的小牌子:“九年級甲班”、“九年級乙班”,門是淺棕色的,散發出發霉的味道。兩扇門之間掛著金黃色鏡框,我從中只看得見尼采的小胡子和鼻子尖,因為有人把畫像的上半部用紙條貼上了,上面寫著:“簡易外科手術室”……  “假如現在,”我閃過一個念頭,“假如現在是……”但是多哥的大幅風景畫,現在已經出現在我眼前了,色彩鮮艷,像老式銅版畫一樣沒有景深,印刷得十分考究。畫面前端,在移民住房,以及幾個黑人和一個莫名其妙持槍而立的大兵前方,是畫得十分逼真的大串香蕉,左邊一串,右邊一串,在右邊那串中間一只香蕉上,我看見涂了些什么玩意兒,莫非這是我自己干的……  但這時有人拉開了美術室的大門,我被人從宙斯像下搖搖晃晃地抬了進去,然后,我就閉上了眼睛。我不想再看見任何東西。美術教室里散發著碘酒、糞便、垃圾和煙草的氣味,而且喧鬧得很。他們把我放了下來,我對抬擔架的說:“請往我嘴里塞一支煙,在左上方口袋里。”  我感覺到有人在掏我的口袋,接著劃了根火柴,我嘴里就被塞上了一支點著的香煙。我吸了一口,說了聲:“謝謝!”  “這一切都不是證據。”我心想。畢竟每一所文科中學都有一間美術教室,都有刷成黃色和綠色的走廊,墻上也都有老式彎形掛衣鉤;就連一年級甲、乙兩班之間的《美狄亞》和九年級甲、乙兩班之間尼采的小胡子,也不能證明我現在是在自己的母校。肯定有必須掛尼采像的明文規定。普魯士文科中學的環境布置規定為:《美狄亞》掛在一年級甲、乙兩班之間;《挑刺的少年》放在二年級甲、乙兩班之間;愷撤、馬可·奧勒留和西塞羅放在過道里;尼采掛在樓上——樓上的學生已經學習哲學了。還有雅典娜神廟廟柱中楣,一幅多哥的彩色畫。《挑刺的少年》和雅典娜神廟廟柱中楣已經成了世代相傳的,美好而又古老的學校擺設。而且可以肯定,一時心血來潮在香蕉上寫上“多哥萬歲!”的不會就是我一個。學生們在學校里鬧的惡作劇也都是老一套。此外,也可能我在發燒,我在做夢。  我現在不感到疼痛了。在汽車上那會兒更受罪:每當在小彈坑上顛簸一下,我就禁不住要叫喊一次;從大彈坑上開過去,倒還好受些,汽車爬了上去,又爬了下來,就像在波濤里行船。現在注射劑已經起作用了。在路上,他們摸著黑在我胳膊上扎過一針;我感覺到針頭戳進了皮膚,接著大腿以下就變得熱乎乎的。  這不可能是真的,我這樣想,汽車不會跑這么遠,差不多有三十公里地呢。再說,你毫無感覺,除了眼睛以外,其他感官都已失去了知覺;感覺沒有告訴你,現在你是在自己的學校里,在你三個月前剛剛離開的母校里。八年不是一個小數目,八年內的一切,難道你只憑一雙肉眼,就都能辨認出來嗎?  我閉著眼睛把這一切又回味了一遍,一個個場面像電影鏡頭那樣掠過腦際:一樓的過道,刷成綠色;上了樓梯,這里漆成黃色,陣亡將士紀念碑,過道;再上樓梯,愷撒、西塞羅、馬可·奧勒留……赫耳墨斯、尼采的小胡子、多哥、宙斯的丑臉……  我淬掉煙頭,開始叫喊。叫喊幾聲總覺得好受些,不過得大喊大叫;叫喊叫喊真好,我發了狂似的叫著喊著。有人俯身觀察我的情況,我還是不睜開眼睛;我感到一個陌生人的呼吸的熱浪,它散發著難聞的煙草和蒜頭的氣味,一個聲音平靜地問道:“怎么啦?”  “給點喝的!”我說,“再來支煙,在左上方口袋里。”  有人在我的口袋里摸著,又劃了根火柴,把點著的煙塞到我的嘴里。  “我們在哪兒?”我問道。  “本多夫。”  “謝謝!”我說完就吸起煙來。  看來我當真是在本多夫,那么說就是到家了,要不是高燒發得這么厲害,我就可以肯定自己正呆在一所文科中學里——肯定是一所學校。在樓下時,不是有人在喊“其他人抬到美術教室去”嗎?我屬于“其他人”,我還活著;顯然,“其他人”就是指這些活著的人。那么,這里就是美術教室。要是我能聽得真切,為什么我不好好地看看呢?那樣就可以肯定了。我確實認出了愷撒、西塞羅、馬可·奧勒留,只有在文科中學里才有這些;我不相信,在別的學校的走廊里也會靠墻擺上這三個家伙。  他終于給我拿水來了,我又聞到他呼出的一股蒜頭加煙草的混合味兒,我不由自主地睜開眼睛:這是一張疲憊蒼老的臉,沒有刮胡子,身上穿著消防隊的制服。他用衰老的聲音輕輕地說:“喝吧,兄弟!”  我喝著,這是水,水有多么甜美。我的嘴唇觸到炊具了,覺得是金屬做的。想到還會有好些水要涌進我的喉嚨里去,這是一種多么舒服的感覺啊!可是那個消防隊員從我嘴邊把炊具拿走了。他走開了。我喊叫起來,但他頭也不回,只是困倦地聳聳肩膀,徑自走開去。躺在我旁邊的一個人冷靜地說:“吼也沒用,他們沒有水了;城市在燃燒,你也看得見的。”  透過遮光窗帳,我看見了熊熊大火。黑色的窗帳外,夜空里紅光和黑煙交織,就像添上新煤的爐子。我看見了:是的,城市在燃燒。  “這個城叫什么名字?”我問這位躺在我旁邊的人。  “本多夫。”他回答道。  “謝謝!”  我注視著面前的這排窗戶,又不時望望屋頂。屋頂依然完好無損,潔白光滑。四邊鑲著細長的古典式的膠泥花紋。但是所有學校美術教室的屋頂都有這種擬古典花紋的,至少,在像樣的老牌文科中學里是如此。這是很清楚的。  現在必須承認,我正躺在本多夫一所文科中學的美術教室里。本多夫有三所文科中學:腓特烈大帝中學、阿爾貝圖斯中學,但這最后的一所,第三所,也許用不著我講,就是阿道夫·希特勒中學。在腓特烈大帝中學的樓梯間里,老弗里茨像難道不是特別華麗、特別大嗎?我在這所中學讀過八年書。那么,在其他學校里,為什么不能在同樣的地點也掛上這張像呢?而且也這么清晰、顯眼,你一登上二樓,它就立即映入眼簾。  現在,我聽見外面重炮在轟鳴。要沒有炮聲,周圍幾乎一片沉寂;只聽見偶爾傳來大火的吞噬聲,以及黑暗中什么地方山墻倒坍的巨響。炮聲均勻而有節奏。我在想:多出色的炮隊啊!我知道,炮聲通常都是這樣的,但我還是這么想。我的上帝,多么令人寬慰,令人悅意的炮聲,深沉而又粗獷,如同柔和而近于優雅的管風琴聲。它無論如何也是高雅的。(人生感悟 www.lz13.cn)我覺得大炮即使在轟鳴時,也是高雅的。炮聲聽起來也是那么高雅,確實是圖畫書里打仗的模樣……接著我想到,假如再有一座陣亡將士紀念碑落成,碑頂豎著更大的金色鐵十字,并裝飾著更大的月桂花環石雕,那么又該有多少人的名字要刻上去啊!我突然想到:倘若我果真是在母校,那么我的名字也將刻到石碑上去;在校史上,我的名字后面將寫著:“由學校上戰場,為……而陣亡。”  可是我還不知道為什么,也不知道是否當真回到了母校。我現在無論如何要把這—點弄清楚。陣亡將士紀念碑并無特色,也毫不引人注目,到處都一樣,都是按一種格式成批生產的,是的,需要時,隨便從哪個中心點都可以領到……  我環顧這間寬大的美術教室,可是圖畫都被人取下來了,角落里堆放著一些凳子,像一般的美術教室那樣,為了使室內光線充足,這里有一排窄長的高窗戶。從這些凳子和高窗戶上能看出什么來呢?我什么也回憶不起來。如果我在這個小天地里呆過,我能不回憶起什么來嗎?因為這是我八年來學習畫花瓶和練習寫各種字體的地方,有細長精致的羅馬玻璃花瓶出色的復制品,它們由美術教師陳放在教室前面的架子上,還有各種字體:圓體、拉丁印刷體、羅馬體、意大利體……在學校所有的課程中,我最討厭這門課了。我百無聊賴地度過這些時光,沒有一次我能把花瓶畫得像樣,能把字描好。面對這回音沉悶而單調的四壁,我所詛咒的,我所憎惡的又在哪里呢?我回想不起什么來,于是默默地搖搖頭。  那時,我用橡皮擦了又擦,把鉛筆削了又削,擦呀……削呀……我什么也回想不起來……  我記不清是怎么受傷的;我只知道我的胳膊不聽使喚了,右腿也動不了了,只有左腿還能動彈一下。我想,他們大概把我的胳膊捆在身上了,捆得這么緊,使我動彈不得。  我把第二個煙頭啐了出去,落到干草墊之間的過道里。我試著要活動活動胳膊,可是疼得我禁不住要叫喊起來。我又叫喊開了,喊一喊就舒服多了。另外我也很生氣,因為我的胳膊不能動彈了。  醫生來到我跟前,摘下眼鏡,瞇著眼睛注視著我,他一句話也沒說。他背后站著那個給過我水喝的消防隊員。他和醫生耳語了一陣,醫生又把眼鏡戴上,于是我清楚地看見了他那雙在厚眼鏡片后面瞳孔微微轉動著的大眼睛。他久久地注視著我,看得這么久,使我不得不把視線移到別的地方去,這時他輕聲地說:“等一會兒,馬上就輪到您了……”  然后,他們把躺在我旁邊的那個人抬了起來,送到木板后面去;我目送著他們。他們已把木板拉開,橫放著,墻和木板之間掛著一條床單,木板后面燈光刺眼……  什么也聽不見,直到床單又被拉開,躺在我旁邊的那個人被抬了出來;抬擔架的人面容疲倦、冷漠,步履蹣跚地抬著他朝門口走去。  我又閉上眼睛想,“你一定要弄清楚,到底受了什么傷;另外,你現在是不是就在自己的母校里。”  我覺得周圍的一切都顯得如此冷漠、如此無情,仿佛他們抬著我穿過一座死城博物館,穿過一個與我無關的、我所陌生的世界,雖然我的眼睛認出了這些東西,但這只是我的眼睛。這是不可能的事:三個月前我還坐在這里,畫花瓶,描字,休息時帶上我的果醬黃油面包下樓去,經過尼采、赫耳墨斯、愷撒、西塞羅、馬可·奧勒留的畫像前,再慢慢地走到樓下掛著《美狄亞》的過道里,然后到門房比爾格勒那里去,在他那間昏暗的小屋里喝牛奶,甚至可以冒險地抽支煙,盡管這是被禁止的。這怎么可能呢?他們一定把躺在我旁邊的那個人抬到樓下放死人的地方去了。也許那些死人就躺在比爾格勒那間灰蒙蒙的小屋里,這間小屋曾散發著熱牛奶的香味、塵土味和比爾格勒劣等煙草的氣味……  抬擔架的終于又進來了,這回他們要把我抬到木板后面去。現在又被搖晃著抬過門口了,在這一剎那間,我看到了肯定會看到的東西:當這所學校還叫托馬斯中學的時候,門上曾經掛過一個十字架,后來他們把十字架拿走了,墻上卻留下了清新的棕色痕跡,十字形,印痕深而清晰,比原來那個舊的、淺色的小十字更為醒目;這個十字印痕干凈而美麗地留在褪了色的粉墻上。當時,他們在盛怒之下重新把墻刷了一遍,但無濟于事,粉刷匠沒有把顏色選對,整面墻刷成了玫瑰色的,而十字呈棕色,依舊清晰可見。他們咒罵了一陣,但也無濟于事,棕色的十字仍清晰地留在玫瑰色的墻上。我想,他們準是把涂料的經費都用完了,因此再無計可施。十字還留在這里,假如再仔細地看看,還可以在右邊的橫梁上看到一道明顯的斜痕,這是多年來掛黃楊樹枝的地方。那是門房比爾格勒夾上去的,那時還允許在學校里掛十字架……  當我被抬過這扇門,來到燈光耀眼的木板后面時,就在這短短的一秒鐘內,我突然回憶起了這一切。  我躺在手術臺上,看見自己的身影清晰地映照在上面那只燈泡的透明玻璃上,但是變得很小,縮成一丁點兒的白團團,就像一個土色紗布襁褓,好似一個格外嫩弱的早產兒。這就是我在玻璃燈泡上的模樣。  醫生轉過身去,背朝著我站在桌旁,在手術器械中翻來翻去。身材高大而蒼老的消防隊員站在木板前,他向我微笑著,疲倦而憂傷地微笑著,那張長滿胡子茬的骯臟的臉,像是睡著了似的。我的目光掃過他的肩膀投向木板上了油漆的背面。就在這上面我看見了什么,自我來到這個停尸間之后,它第一次觸動了我的心靈,震撼了我內心某個隱秘的角落,使我驚駭萬狀,我的心開始劇烈地跳動:黑板上有我的筆跡。在上端第一行。我認出了我的筆跡,這比照鏡子還要清晰,還要令人不安,我不用再懷疑了,這是我自己的手跡!其余的一切全都不足為憑,不論是美狄亞還是尼采,也不論是迪那里山地人的側面照片,或是多哥的香蕉,連門上的十字印痕也不能算數。這些在別的學校里也都是一模一樣的,但是我決不相信在別的學校有誰能用我的筆跡在黑板上寫字。僅僅在三個月以前,就在那絕望的日子里,我們都必須寫下這段銘文。現在這段銘文還依舊赫然在目:“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哦,我現在想起來了,那時因為黑板太短,美術教師還罵過我,說我沒有安排好,字體寫得太大了。他搖著頭,自己卻也用同樣大的字在下面寫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這里留著我用六種字體寫的筆跡:拉丁印刷體、德意志印刷體、斜體、羅馬體、意大利體和圓體。清楚而工整地寫了六遍:“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醫生小聲把消防隊員叫到他身邊去,這樣我才看見了整個銘文,它只差一點就完整無缺了,因為我的字寫得太大,占的地方也太多了。  我感到左大腿上挨了一針,全身猛地震顫了一下,我想抬起身子,可是坐不起來;我向自己的身子望去,現在我看到了,因為他們已經把我的包扎解開了,我失去了雙臂,右腿也沒有了!我猛地仰面躺了下來,因為我不能支撐自己。我失聲呼叫,醫生和消防隊員愕然地望著我。可是醫生只聳了聳肩膀,繼續推他的注射器,筒心緩緩地、平穩地推到了底。我又想看看黑板,可是現在消防隊員就站在我跟前,把黑板擋住了。他緊緊地按住我的肩膀,我聞到的是一股煙熏火燎的糊味和臟味,這是從他油膩的制服上發散出來的。我看到的只是他那張疲憊憂傷的面孔,現在我終于認出他來了——原來是比爾格勒!  “牛奶,”我喃喃地說……分頁:123


衝Facebook觀看人數
網紅都在用的灌直播人數服務- 衝TikTok在線觀看人數 抖音在線灌直播人數最強增加直播人數系統- 衝Facebook在線觀看人數 灌抖音在線直播人數包月最多人使用的刷直播人數系統- 衝Instagram在線觀看人數 衝蝦皮Shopee觀看人數

arrow
arrow

    w86f9j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